阅读历史 |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178节(1 / 3)

加入书签

“实在不行就请寿安公主举荐入仕嘛。”李泌眉飞色舞拉着杜甫往贡院外走,边走边讲着,“其实不入仕也行,你知道怎么修城墙吗?修城墙可有意思了,可以指挥手下的工人搬砖……”

数日后,尚书省的阅卷官员已经将此次的考卷批阅完毕,送入了右相府,由身兼中书令职位的李林甫最终裁决。

“此次举子大多答的不好。”尚书省郎中小心翼翼道。

李林甫看似十分稳重,淡淡道:“答的不好,那也要宁缺毋滥。本次恩科是为了择贤才,既然没有贤才,那宁可不择录也不可让平庸无能之辈入朝堂。”

郎中道:“右相说的是,所以只选出了几份卷子,这几人中有二人答的格外好,其余者略差一筹但是比起其他举子也算不错了。”

这句话隐含的意思就是有两个人试卷分太高,尚书省考官不知道是要留着还是要刷下去,就只能拿给李林甫这位中书令裁决。

“此二人是谁?”李林甫眼中精光闪烁。

“一个是诗科,名叫杜甫,祖父是杜审言,而今家中已经没落了,一个是策科,名叫李淼,也是没落的官宦子弟。”郎中道。

李林甫眯了眯眼:“本相知晓了,待到放榜前一日,本相自然会把名单拟出来。”

都是破落户啊。

与此同时,杨钊坐在了虢国夫人府中,他的对面坐着的则是太子李亨还未过门的新良娣,张良娣。

“良娣说,太子想要和我联手。”杨钊轻轻低头吹了一口滚烫的热茶。

张良娣笑道:“杨太府卿难道不想再进一步吗?只是需要杨太府卿在陛下面前递一句话罢了。”

翌日,梨园内一片丝竹之声。

风流天子李隆基亲自排了霓裳羽衣曲,编舞让舞姬跳舞,杨贵妃领舞,他则亲自吹笛伴奏。

一舞罢,杨玉环微微喘气走到绣凳前,接过婢女递上的汗巾擦着汗。

“三郎倒是连汗都没出。”杨玉环白了李隆基一眼。

“圣人龙马精神,吹一首曲子小事一桩。”杨玉瑶也入宫陪着李隆基玩乐,奉承道。

李隆基哈哈大笑两声,他十分喜欢旁人夸他身强体壮,尤其是美貌的女子夸他,每每听到杨家姐妹的称赞,李隆基都觉得自己仿佛还没有老,而是与杨家姐妹一般年纪一样。

就在此事,杨钊才姗姗来迟,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向李隆基赔罪:“陛下见谅,臣有事来迟了。”

他与杨家姐妹一样,也是李隆基的宠臣,时常与李隆基一同玩乐。

李隆基嗔怪道:“你还有什么事情,竟然还能误了和朕约好的时间。”

语气没有怒意,反而带着一丝调侃。

“臣刚从尚书省过来,陛下颁布恩旨命尚书省主持此次恩科,御史台监察,臣是御史中丞,自然要过去看一看。”杨国忠陪笑,把话题往此次恩科引。

“朕记得是右相主持、王鉷监管此次恩科。”李隆基想起来了,他几月前的确下令过今岁加开一次恩科。

“是这么一回事,只是臣听说此次神童李泌也参加了考试,好奇被陛下称赞过的神童到底有多聪慧,特意绕路过去看了一下他的试卷。”

杨钊笑着,先点出了“被陛下称赞过的神童”一句。

李隆基果然升起了好奇心,他思索片刻,终于响起了这个人是谁。

“原来是辽东李氏的那个小神童啊。”李隆基目露追忆之色。

那一年是开元十六年,他还正当年纪,春秋鼎盛。李隆基已经记不太清李泌的脸了,却依然能记得清自己当年风华正茂的模样。

“他如今也到了能入仕的年纪了啊。”李隆基感慨着。

“不过他参加恩科干什么,他七岁时候朕便金口玉言点过日后让他入仕,如今年岁到了直接让吏部授官就是,再考科举岂不是多此一举?”

收到杨钊眼神暗示的杨玉瑶笑着接话道:“这位自小就声名在外的神童可心高气傲着呢,一心想和天下读书人比个高低,这次来参加恩科也是藏了真名,想着即便不靠圣人夸赞的名头仅凭自己的本事也能一鸣惊人。”

李隆基笑了笑:“久负盛名,心高气傲也是难免。”

他自己年轻时候就是天才,对少年天才的心思还能颇能感同身受的。

不过几人也只这么轻巧提了一句,随后就又聊起来玩乐之事,杨钊还趁机将自己这段时间掌管太府的账册给李隆基看了,趁机邀了功……

放榜前半日。

贡院周围已经围了许多早早就来此等待的书生,他们大多都成群凑在一起聊着天,谈论着诗词歌赋和国家政事。

只是没有几个人有心思深入聊天,大部分人都忧心忡忡盯着贡院院门。

此次的题目极难,大部分人在考完之后知道自己题目做的不好便不等到放榜就早早离开了,剩下这部分还抱着希望之人则是举子中出挑的一批人,还对结果抱有希望。

杜甫也与李泌攀谈着,目光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